期待已久的寒假终于到来!孩子们放下沉重的书包,脱离校园的生活,尽情享受这个属于自己的时光。然而,这段时间也可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挑战,有些孩子会经历所谓的假期综合征,即因生活节奏和环境变化引发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会扰乱他们的假期生活,甚至让他们在新学期开始时感到不适应。
原因有哪些
生活节奏的变化 没有了在学校的有序生活,孩子们的固定作息和学习计划也随之消失,面临时间管理上的挑战。
学习动力的缺失 在学校,老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互动,以及考试的压力是孩子们学习的主要推动力。放假期间,这些激励因素的缺失可能导致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电子设备使用机会增加 在校期间,由于老师的严格管理和较多课业任务,孩子们很少有机会过度沉迷于电子娱乐设备。放假期间,他们会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使用电子娱乐设备。
社交活动的机会减少 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交环境,但放假期间,孩子们可能因长时间居家而缺乏与同龄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具体有何表现
生活节奏紊乱 孩子们可能晚睡晚起,甚至日夜颠倒;饮食不规律或不节制,如不吃早餐,吃太多零食等。这些变化可导致他们免疫力下降,白天没有精神,甚至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症状。
学习积极性下降 放假期间,有些孩子会对学习书籍和假期作业的关注度下降,甚至只要提到相关话题就会变得很抵触,容易和家长因学习问题发生争吵。
对电子设备过分依赖 放假后,孩子们有大量时间玩电子游戏,有些孩子会因为家长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大发脾气。
情绪波动 放假期间,有的孩子因为缺少目标,感觉无所事事,容易烦躁;有的孩子因为长时间独处,觉得孤单且情绪低落,更容易在社交场合感到局促不安。
家长该如何引导
为了帮助孩子应对“假期综合征”,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做法。
建立假期的生活规律 和孩子一起设定相对固定的入睡及起床时间。家长和孩子一起设置一个早晨和睡前的例行程序,如早上锻炼,睡前阅读、谈心等。为了让孩子规律进食,也可以让孩子参与一日三餐的准备工作,协助完成家务,这样也能增加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感。此外,家中应避免储存过多零食。
平衡休闲与学习 在安排休闲娱乐的同时,家长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比如带孩子参加研学活动、参观博物馆等,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家长可以按照学校要求,给孩子安排少量的学习计划,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适当预习下学期的学习内容。切忌过度安排学习任务,如过多补课或要求孩子超额完成作业。假期不应该变成另一种形式的学校生活,过多的学习任务可能会使孩子感到压力,也不利于维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 和孩子一起设定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也可以尝试设立“无屏幕时间”,比如餐桌上或家庭活动时禁止使用电子设备。限制使用电子产品时,尽量不要仅强调“禁止”,这样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情绪,而要多强调“可以做什么”,如鼓励孩子参与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和家庭活动等,让孩子感受到,即使不使用电子产品,也能体会到很多快乐和成就感。
促进社交互动 鼓励孩子与朋友多交流,或者安排一些家庭和朋友间的小聚会,帮助孩子维持和发展社交技能。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社区活动,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团队。家长要尽量避免让孩子整天独处。
关注心理健康 定期与孩子沟通,不要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及学业情况,家长还需要主动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关心他们情绪和社交情况的变化。面对孩子的情绪波动或行为改变,家长要做到多倾听、多理解、少评价、少说教,不要一味指责,要耐心找到孩子出现变化的原因,帮助他们学习合理表达情绪,处理生活、学业及社交方面的困难。如果孩子存在持续的不良情绪,家长要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寻找心理咨询师,或到医院精神心理科排查是否存在精神心理疾病。
假期不同阶段可有不同重点
假期初期 帮助孩子从学校的学习模式过渡到假期的休闲模式。与孩子一起规划假期的活动和目标,比如学习新技能、完成一个特定的项目或参加家庭旅行。
假期中期 在假期中期,定期回顾孩子的活动和目标进展,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保持与孩子的沟通,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维持适度的学习活动,如每周的阅读时间或特定科目的复习。
假期后期 在假期即将结束时,逐渐引导孩子恢复到学校的作息时间。一起了解即将开始的新学期内容,讨论孩子的担忧和期待,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准备好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总之,假期也是孩子成长的宝贵时期,家长合理引导可以有效避免假期综合征“缠”上孩子。祝所有的孩子度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假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下一阶段的成长。
摘自《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