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预防食源性疾病,这样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 科普园地

夏季炎热,食品易腐败变质,稍不注意就容易感染食源性疾病。如何正确处理食物,预防食源性疾病,是与每个人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常昭瑞对此问题进行了解答。

处理食物,记牢五个原则

在夏天,预防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做法就是遵循食品安全的五个基本原则,即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保证食品安全的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第一,选用新鲜的食材,清洗之后及时加工,尽量做到即买即做、即做即食,保持新鲜。在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烧熟煮透。对于鸡鸭鱼肉这类食品,很多人都知道一定要烧熟煮透,而一些菜类、豆类、自制豆浆等可能会被忽视。第二,要妥善储存和处理食品。没有用完的食材或者剩饭剩菜最好及时放到冰箱里冷藏和冷冻,放的时候保证生熟分开,食品与食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避免出现交叉污染。冰箱冷藏室一般分为多层,食品要按类别进行分层冷藏,上层放即食类的熟食、奶,下层放需要热加工的鲜肉、生鱼之类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既要充分利用冰箱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作用,也要认识到,冰箱并不是食品的保险箱。一次性买大量的食物放到冰箱里,吃的时候拿出来,这种做法并不可取。第三,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蘑菇,是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安全、最有效的做法。夏季气候很适宜野生蘑菇生长,这也是夏季毒蘑菇中毒高发的原因。毒蘑菇中毒常常是因为有些采食者盲目自信,认为自己采到的是能吃的蘑菇。大家不要有侥幸心理,一定不要采食野生蘑菇。第四,如果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或吃了蘑菇之后出现幻觉,一定要立即停止食用这些可疑的食物,并尽快接受救治。 
    勤洗手,预防肠道传染病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生长、繁殖活跃,容易造成食物变质及饮用水的污染,导致肠道传染病发病风险升高,个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控。

第一,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养成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洗手的习惯,使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再用流动水冲洗。第二,注意食品卫生。确保食材新鲜,避免食用过期或腐败变质的食物;食物要彻底煮熟,尤其是食用肉类、海产品和蛋类食品的时候;饭菜要尽量当天吃完,如果有剩余饭菜,要妥善冷藏,并在再次食用前彻底加热;少吃凉拌菜,尤其是在卫生条件难以保证的餐馆或旅游景点;生食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处理和加工食物时,要生熟分开,包括刀具、案板、盛放的容器等,如果条件不允许,在加工熟食的时候,也要将相关用具清洗干净,避免交叉污染;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就餐。第三,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建议喝白开水或者瓶装水,使用干净的水漱口、刷牙、清洗餐具、食材及玩具等。第四,保持居室或者环境的卫生,要定时清理垃圾,定期清洁餐厅、厨房,以减少蚊虫及蟑螂等的孳生。第五,如果身边有腹泻、呕吐患者,要注意做好防护,对患者的呕吐物、粪便等进行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夏日炎炎,及时补水很重要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都必须喝一定量的水来维持健康。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机体会产生一些应激反应,如体温升高等,加之运动后会大量出汗,体内的水分丢失增加,还会带走体内的一些盐分,及时、合理地补充水分非常重要。

第一,要注意补水的时间和补水的量,不能等口渴了再去喝水。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要进行适当的补充。运动前要适量地补,让机体在活动的时候处于一个比较良好的水合状态;在运动过程中要少量多次地补,长时间运动,如进行徒步等户外活动时,运动者要每隔20分钟左右适量补水;运动后要及时足量地补,一般来说,可以按照在运动过程中导致的体重下降量的1到1.5倍进行补充,此时不能一次喝太多水,要少量多次补水。如果在大量出汗之后,一次性大量地喝水,可能会引起低血钠。第二,选择合适的补水产品和补水方式。夏季有很多补水的饮品,其中,白开水、淡茶水是很好的选择,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白开水中加一些柠檬片或薄荷叶调一下口味。传统的解暑饮品,如酸梅汤、绿豆汤等也不错。通过喝汤或吃一些水分较多的水果,也可以达到补水的效果。大量出汗之后,建议选一些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果活动时间比较长,消耗能量比较大,可以喝一些含糖量在3%到8%的电解质饮料,在补水的同时,补充丢失的一些盐分以及消耗掉的能量,建议通过阅读营养标签来判断含糖量。

摘自《健康报》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医院地址: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桃山区山湖路49号
联系电话:18204640120
乘车路线:10路  24路  25路  27路  28路公交

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