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丨初心不正 人生迷航
云南昆明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原党委书记、主任付兴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付兴,男,1962年1月出生,1979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粮油总公司副总经理;昆明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副主任;昆明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党总支书记、主任;昆明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党委书记、主任,云南军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云南军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云南省粮食局直属机关党委委员;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业务主管,云南军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云南省粮食局直属机关党委委员。
2021年12月,付兴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云南农垦集团纪委纪律审查;经上级监委指定管辖,接受昆明市呈贡区监委监察调查。2022年5月,付兴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22年12月,付兴因犯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九十五万元。
“我被留置后,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可能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但我的答案是:人生最宝贵的是遵纪守法下的人生自由。如果没有了人生自由,连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都将成为一种奢望!”在还有1个月就要退休时,付兴因贪腐接受审查调查。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对于此时的他,已然成为了一种奢望。
投机钻营,一门心思想当官
一门心思想当官、当大官,在付兴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17岁高中毕业时,付兴参加了招工考试。在分配工作时,他被分到了当地的一个乡粮管所当会计,工作岗位看起来不如另外几位成绩不如他的同学,这让他的心灵受到冲击。此后,他暗下决心,“发誓要争气当官,当上官就会有权、有钱。”
38岁时,付兴被调至昆明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工作并任副主任。至此,付兴用了20年时间,从乡粮管所一步步走到省城,成为当时云南唯一的省属国有骨干粮食储备企业的领导。听闻此讯,很多同学打来电话恭维他。特别是春节期间,付兴开着高档汽车回到老家县城,内心十分得意,感觉自己“很是了不起”。然而,正是这种沾沾自喜、飘飘然,让付兴的人生航向愈发跑偏,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为了当官,付兴可谓是处心积虑。到昆明工作后,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付兴就当上了昆明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主任、党总支副书记,但他仍不满足。2005年,单位党总支书记退休,他觉得机会终于来了。为了当上党政“一把手”,他抓住上级单位主要领导到中转库进行春节走访慰问的机会,提前打听领导的喜好,从汇报材料、欢迎仪式、菜单菜谱、宣传报道、卫生打扫等方面都亲力亲为,最终如愿以偿担任了中转库党总支书记。
为坐稳这个“一把手”的位置,付兴对上级领导可谓言听计从、马首是瞻。领导喜欢打牌,他就陪着打牌,还想方设法让领导赢;在上级单位组织交流发言时,“领导爱听什么,就说什么”;逢年过节,更是有好烟好酒奉上。
利用权力做人情,大搞政治攀附,也反映出付兴为求得仕途顺畅的处心积虑。在偶然得知商人张某、沈某某及其背后的“靠山”能量大后,为保住自己的“官帽子”,并在退休后能享受正职待遇,付兴利用手中资源,请托张某、沈某某帮忙为自己打招呼。
让他人为自己的“前程”出力,自然不可能“空手套白狼”,付兴的做法是慷国家之慨、讨不法商人欢心。
2008年,云南省出台动态储备粮政策,要求粮储企业与粮食主产区开展省级储备粮动态储备合作,参与合作的企业要按照合同约定标的,每月库存保有量不少于三分之一,并由省级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付兴明知张某、沈某某不会有一粒粮食进入中转库仓库,但因为两人是上级某领导打过招呼的,他就把动态储备粮指标给了两人,并安排中转库工作人员帮助伪造单据。一番操作下来,张某套取补贴款670万元,沈某某套取补贴款174万元。为了讨好张某,付兴甚至违规个人决定把国有资金3400余万元无偿借给张某使用,造成360余万元国有资产损失。
就这样,小到用公款购买名贵烟酒相送、公款请吃,大到把国家动态储备粮指标、财政补贴“拱手相送”,甚至多次违法拆借资金、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付兴都自己出面或安排下属一手操办,目的就是想要“拿着国家的钱做人情”。
靠粮吃粮,大肆中饱私囊
付兴视单位为“自留地”,把公款当“钱袋子”,靠粮吃粮、监守自盗,在执行国家政策过程中大肆中饱私囊。
随着走上领导岗位,付兴所处平台越来越高,手中权力越来越大,接触的老板也渐渐多了起来。随之而来,利用自己手中资源,和商人老板“各取所需”“一起发财”的想法,在付兴心中愈发强烈。
2002年,国家出台陈化粮处理政策。付兴将此消息告诉了跟自己要好的某饲料厂老板孔某某,并告诉他:“陈化粮价格低,加工饲料利润丰厚。”经过付兴操作,孔某某获利颇丰。2003年春节前,孔某某一次性给付兴送来了20万元。这是付兴收的第一笔钱,在当时抵得上他十年的工资收入。当时的付兴“很激动、很高兴,但又有点后怕,几天几夜都睡不着觉”。然而,经历了煎熬与斗争后,他还是心情忐忑地收下了。内心的欲望魔鬼从此释放,贪腐之门由此洞开。
付兴还善于伪装,处心积虑将自己包装成清廉形象。为了收钱“更安全”,他自欺欺人地给自己划了一条“线”:只收粮食购销业务中自己比较熟悉、认为可靠的老板的钱,不信任、不太熟悉的老板,以及不从事粮食购销业务的老板送钱一律不收。他跟办案人员说,感觉这样更“可控”。
此后,付兴一直守着这条所谓的“原则”,也确实蒙蔽了一些人。据付兴交代,当时还是有很多不了解内情的老板说他廉洁,提起来都是竖大拇指的。
为了多捞钱,付兴还违规出资参股公司,主动提出提供流动资金和动态储备粮指标给参股公司。为了“安全”,他自作聪明让别人代持股份,后来迫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高压态势,2015年付兴从参股公司退出。
经查,2003年至2018年,付兴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共同贪污省级动态储备粮补贴款840余万元,个人贪污60万元;受贿139万余元,挪用公款4600余万元,且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情节严重。
上行下效,污染单位政治生态
一个单位的“一把手”,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单位的风气和政治生态。
付兴担任昆明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主任一职长达20年之久,他想的不是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而是自行其是、另搞一套,并且作风霸道,长期搞“一言堂”。
单位副职叶某最初看不惯付兴的所作所为,他便故意闲置叶某,不安排其负责具体事务,利用“一把手”的权力排挤打压,让其在单位“边缘化”。为求得付兴的“接纳”,叶某主动示好靠拢,两人关系得以改善后,叶某才被安排了一些重要工作。从此以后,对于付兴的错误决策,叶某全盘接受,无原则地签字同意,不敢提不同意见,甘做“糊涂官”,最终也走上了违纪违法道路。一次,在开始执行动态储备粮政策时,叶某发现其中存在很多漏洞和问题,就向付兴报告,后者表示没有问题,“我们大家也就没有提出意见了,因为领导都这样说了。”
付兴为了强化自己的所谓“权威”,在单位大搞“健身圈”“打球圈”,拉拢一帮人,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对平时和我一起打球、健身的人就亲切一些,并在中层干部选拔中凭个人好恶选人用人。”付兴说,只要是他认可的“自己人”,就可以得到提拔重用。
在制度执行上,付兴同样为所欲为。他的一句话,就能安排经营部经理拟定虚假合同、签署虚假协议;他的“一支笔”,就可以把公司成百上千万元资金出借给他人使用。“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民主集中制、末位表态等重要制度,在单位成为了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摆设。
在付兴的影响下,单位一些党员干部对违纪违法行为见怪不怪,认为是“大家都这样”“行业惯例”,出现了“一把手”带头腐、下属“共同腐”的现象。班子副职与下属不敢坚持原则、默许纵容,成为事实上“沉默的大多数”。不仅领导之间互不监督,财务人员、办事人员也不敢提出质疑。干部职工明知有些行为是违规操作、违法乱纪,也不敢坚持原则,生怕得罪领导,反而曲意逢迎,揣摩领导意图,应有的层层把关变为层层失守。
办案人员介绍,在付兴与张某、沈某某等人长期合作骗取国家补贴过程中,由于付兴的“授意”,单位干部职工上上下下加班加点伪造铁路货物运单、调运数量确认汇总表等材料,为骗取国家补贴行为提供“服务”。
案件审查调查过程中,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了昆明国家粮食储备中转库一批干部职工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时任中转库副主任叶某、市场部经理李某、经营部经理李某某等人,均因严重违纪违法受到党纪国法惩处。该单位共查处涉案人员9人,留置6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可谓是云南粮食购销领域的“塌方式”腐败。付兴作为“一把手”,难辞其咎。
“我的行为败坏了单位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风正劲足的干事氛围”“机关算尽,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付兴叹息,昔时愚,悔己迟。(通讯员 李中军)
采访手记
采访付兴前,一直好奇他作为一个从乡粮管所走到省城的党员干部,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了违纪违法道路,导致在即将退休时政治生命“清零”,所有的奋斗都竹篮打水一场空。也一直在思考,这样的腐败分子一路走来,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又有着怎样的反思与总结?党员干部,又应该从中得到哪些警示?
下午两点左右,笔者见到了付兴。头发斑白,精神状态尚好,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采访持续了三个小时。
这是一个曾经努力奋斗的典型。他来自边境贫困县,17岁高中毕业,从乡镇干起,一步步到县城、州市单位,再到省城昆明。用他自己的话说,在组织的培养下,他两次带薪进修,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了起来,“用了二十年时间,从一个小县城走到昆明”。
这是一个“第一粒扣子”没有扣好的典型。当年付兴参加工作时,几个要好的高中同学,成绩不如他,但分配比他好。这让他从此一门心思想着当官、当大官。这一想法贯穿了他40余年的工作历程,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影响了他,导致他背离正道,走向违纪违法深渊。
这也是一个大搞政治攀附的典型。在任粮食储备中转库主任时,为了当上党总支书记,让自己党政“一肩挑”,付兴在上级领导慰问时,提前打听领导的喜好。在如愿以偿后,为保“官帽子”,他利用手中资源,请托商人及其背后的“靠山”办事,推销自己。
在接受采访时,看得出来,付兴的忏悔是发自内心的。谈到小时候父亲给他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泣不成声;谈到最初工作时乡镇领导对他的赞扬,他记忆犹新;谈到母亲、妻子以及女儿,他悔恨交加。人生的奋斗,工作的努力,一路的曲折,后来的蜕变,退休时“捞一把”的思想,都在他的身上一一展现出来。当然,更多的是被留置后痛彻心扉的悔、恨、悟。
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付兴给出了他的答案:遵纪守法下的人生自由。无疑,这个答案,恐怕是付兴一生最痛彻心扉追问自己后的思考。想想落马的腐败分子,无一不是因自身的违法犯罪行为,给党和人民造成了莫大的损失,也给亲人和家庭带来了一生的伤痛,而自己也将在悔恨中度过余生。(李中军)